菊花素描:古诗词中赞美菊花的佳句

本文目录

花好月圆,愁绪全消,赏花煞是好过。而菊花则是这个好过中不可或缺的内容。作为秋季最为盛行的花卉,菊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。在古诗词中,不乏对菊花的描写和赞美。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关于菊花的古诗词中,那些优美的佳句,感受菊花带来的美好。

菊花素描:古诗词中赞美菊花的佳句

唐代

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顶峰时期,这个时期的文人雅士受到文化大熔炉的影响,艺术和诗歌更为精湛,描写自然与生活的诗句也更多元。

萧子卿 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

银烛秋光冷画屏,轻罗小扇扑流萤。 天阶夜色凉如水,坐看牛头织女星。

此诗描述的是秋日的夜晚,其中一句天阶夜色凉如水,暗喻了秋天接近冬天的寒冷和凄凉。而最后一句“坐看牛头织女星。”描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七夕节,这个节日里人们赏菊,赏月,感受秋季的气息。整个诗歌构思婉约、迷离,富有诗情画意。

王之涣 《登鹳雀楼》

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 欲窮千里目,更上一層樓。

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登高诗,其中描述的江山美景便是菊花悠然倚翠的古迹。王之涣借四力倾斜的登高之势,提出读者欲登高眺望,就必须勇攀急峰,独占峰巅的思想。与菊花一样高傲、倨傲的状态,给人以启迪。

李白 《登高》

风急天高猿啸哀,渚清沙白鸟飞回。 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。

这是一首描写秋景的七绝诗,其中一句“渚清沙白鸟飞回。”给人以黄河故园菊花盛开的茫茫白色。菊花清晰明快的形象,使得文人雅士在品嚼着菊花平静、坚毅、涵容,独立且永恒的元素之时,为自己增添了新的鉴别和精密。

宋代

宋代是一个多姿多彩、文化盛行的时期。诗、歌、文化熟练度高,这个时期也是菊花正在演变为独立艺术魅力的时期,可以说是文化与艺术的转型期。

苏轼 《水调歌头·丙辰中秋》

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 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 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 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。

这首七绝诗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,其中描写的是中秋赏月的晚上,其中不乏对菊花的描绘。“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。”描述了细品菊花在月光下摇曳的美态,以及菊花自身独有的神韵和舞姿。

欧阳修 《浪淘沙·北岛》

南北朝时期,江苏常州人江淹的《广陵散》(“满庭芳”- 出自“香径渐幽深,桥流几曲, 飞阁流丹霞,猖狂倍下情。低歌慢舞凝成眕 ,尽是离心欲绝?”),成为了南方文化的代表性文化遗产,尤其是其中关于菊花的片段,给后人带来了文化创新和新时尚。

陆游 《示儿》

寻寻觅觅,冷冷清清,凄凄惨惨戚戚。 乍暖还寒时候,最难将息。 三杯两盏淡酒,怎敌他、晚来风急?雁过也,正伤心,却是旧时相识。

这首词语表达了作者的深情告别,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,表现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。而其中关于菊花的句子“寻寻觅觅,冷冷清清。”则是通过菊花的特殊属性,揭示了奇丽多彩的生命美感。

清代

清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,其文化遗产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。在清代,菊花已经具备了独立的文化价值,以致在清代的诗歌中,早已体现出对菊花的“情”的意味。

纳兰性德 《虞美人·听雨》

少年听雨歌楼上。 红烛昏罗帐。 壮年做梦客船头。 浮光跃金钩。 老翁含笑痴迷中。 垂髫发皓齿。 桃花潭水深千尺。 不及上青天。

这首词描述的是“听雨”,一份闲静的境界,其中作者用菊花“虞美人”来提炼出“闲不闲”,“躁不躁”,简洁的语言寓意和文化元素让人赏心悦目。

纳兰性德 《青玉案·元夕》

东风夜放花千树,更吹落、星如雨。 宝马雕车香满路。 凤箫声动,玉壶光转,一夜鱼龙舞。

这首词是一首咏史抒怀的元夕作品,其中多了对常州菊花的描写“东风夜放花千树,更吹落、星如雨。”,使得这首词更加充满诗意和文化内涵。

在古代文化中,菊花一直都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,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,而这些优美的佳句,都提炼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菊花审美情感。通过这些古人对于菊花的顶礼膜拜,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这些名家的才情慧眼,还可以深化对菊花这个文化符号的认识和了解。

(0)
上一篇 2023年7月9日 下午4:59
下一篇 2023年7月9日 下午5:05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